客戶動心了
拜訪客戶過程中,如果客戶真的對你的產(chǎn)品或方案感興趣,往往會不自覺地發(fā)出一些“購買信號”。當客戶關心以下幾個問題時,往往意味著“購買信號”的出現(xiàn)。
花費成本:為此次購買行為所付出的成本,如產(chǎn)品價格、實施費用、場地投入等;
時間計劃
:實施周期、什么時候開始學習
、設備試用時間等;
參考消息:詢問其他客戶使用你產(chǎn)品的情況、與現(xiàn)在比較有什么優(yōu)勢、獲過什么獎項等;
安裝測試:要求你安裝測試、試用、演示等;
學習
與服務:如學習
幾天、服務響應時間等;
你的信用:了解你們供貨及時行、服務滿意度等;
付款情況:如付款方式等;
轉換:如新舊系統(tǒng)的轉換等。
在這些信號中,蘊含著一個規(guī)律,就是客戶的思維模式發(fā)生了一個轉折,由是什么(WHAT)到怎樣做(HOW)。
這時候客戶腦子里已經(jīng)在思考買了之后的情景,表明他潛意識里對你有了興趣,愿意考慮你,這時自然是索要行動承諾的最佳時機。
不同的購買信號,意味著不同的行動承諾。
需要說明一下,
銷售
中有一種技巧叫做“收官”,就是暗示客戶下單購買。比如,如果他想賣給你煎包,不是問“要不要要煎包”,而是問“你要韭菜餡的,還是白菜餡的”,客戶很容易掉入到陷阱里去。
在大項目中,要求承諾是必須的,收官卻是有害的。因為它跳躍了過程,但客戶的購買邏輯不變,跳躍過程的做法即使客戶一時上當,之后也會瘋狂的報復。所以收官技巧在大項目中萬萬不可用。
客戶煩著呢
客戶不愿給行動承諾時,往往有一下三種表現(xiàn)。
一、拖延
比如,客戶說:再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、再慎重的考慮一下、再看看領導的意思、下周再說吧等等。
拖延表示客戶不愿意做行動承諾,但又找不出明確的理由。
面對拖延,可采取利益激勵法,用產(chǎn)品或方案帶來的價值去鼓勵客戶下決心??梢园凑找韵氯椒ㄔ囈辉嚕?/div>
1.表示我理解??梢哉f“我理解,從手工變成電腦總會依依不舍,畢竟這么多年,習慣了。”
2.重申客戶認可的利益。客戶買東西就是因為可以獲得利益,所以這時候再重復一遍也是對客戶的一種鼓勵??梢哉f:“其實早晚都得用,早用早解脫,免得你天天加班,稍微出點錯,老板還要罵一頓……”
3.增加利益。增加一個前面沒提到的利益點,給客戶最后一次刺激。比如說:“對了,王經(jīng)理,我們最近在搞一個活動,月底之前購買可以享受500元的優(yōu)惠,也是為了春節(jié)促銷。”
如果客戶還是猶豫,很可能是客戶心目中有一個疙瘩沒解開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異議。此時你必須了解清楚客戶到底是什么想法??梢赃@樣說:“王經(jīng)理,是不是還有什么事情我沒有說清楚?你有什么顧慮盡管提出來,看我能不能幫你解決。”知道了異議,才能進入異議處理程序。
二、異議
產(chǎn)品速度慢、外觀不是太漂亮、價格太高、現(xiàn)在資金還不到位、和目前的狀況有些不適應等,都是異議。
有句話說“嫌(挑)貨的人才是買貨的人”。意思是,如果某個客戶對你橫挑鼻子豎挑眼,說明他準備出手買你的東西了。
嫌貨,也就是我們銷售中常說的異議。很多銷售都會認為異議是個積極的購買信號。如果你真是這樣想的,那就錯到姥姥家了。
異議并不是什么積極的信號,大部分情況下,它是阻礙的信號,而不是購買的信號。
銷售中的異議是如何產(chǎn)生的呢?
結論有點匪夷所思:你說早了!過早地證實自己在產(chǎn)品或者服務方面的能力,是異議產(chǎn)生的根本原因!
假設你現(xiàn)在昂首闊步地走進一個賣電視的商場,在一臺大平板電視前你停了下來,饒有興趣地看著。售貨員偷偷地觀察你,見你感興趣了,立刻健步如飛地跑過來,舌戰(zhàn)蓮花地對你說:“這臺電視43寸,特別適合在大的客廳里放映,音響效果特別好,基本就是震撼。畫面特別清晰,隔著一百碼基本能看到汗毛孔。對眼睛刺激小,特別適合你們家小孩看……”
你第一個反映是什么?95%以上的人第一個反應就是駁斥!我們家客廳連個飯桌都放不開,怎么放這么大電視?孩子他媽還不知道是誰呢,考慮孩子的眼睛干什么?
客戶現(xiàn)在處于隱形需求階段,對是否一定要買臺電視,并沒有想好,銷售人員卻開始介紹產(chǎn)品了。
大部分情況下,異議是要避免的。避免的辦法就是在沒有了解清楚客戶需求、沒有擴大客戶痛苦之前,禁止介紹產(chǎn)品。
但還有一部分異議是因為誤解或者不了解,因為不明白所以反駁你。所以我們需要一套方法來處理異議,叫LSCPA。
異議=負面情緒+反對意見,這兩方面的事我們都得處理,這是LSCPA的基本邏輯。
L(Listen)傾聽:
傾聽能夠建立信任,抵消對抗情緒。當客戶提異議的時候,無論情緒多么激動,你都要做認真傾聽狀,千萬不要打斷。傾聽也是讓客戶充分地表達他的疑慮,給他表達意見的機會。
S(Share)分享:
分享情緒的目的,是減少或者消滅對抗性的負面情緒。先處理情緒,后處理意見,是處理異議的不二法門。
從客戶的角度看問題,讓他表達觀點,并反復說“噢,我明白你的意思”,或“我能理解為什么你會有這樣的感覺”,可以化解他的壓力,并讓他感到你愿意與他一同解決這個問題。
注:本站文章轉載自網(wǎng)絡,用于交流學習,如有侵權,請告知,我們將立刻刪除。Email:271916126@qq.com
隨機讀管理故事:《耳聾的青蛙》
有一次,有一群青蛙比賽爬上一座高塔。
有一次,有一群青蛙比賽爬上一座高塔。
許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圍觀看。他們不相信參賽的青蛙能登上塔頂,于是大聲喊"別費勁啦!你們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達終點的!"聽到這些話,一些青蛙開始退出比賽。但有一些青蛙還在堅持,向塔頂前進。
觀眾們繼續(xù)在喊:"別費勁啦!你們也不會成功的!"隨后不久,青蛙陸續(xù)放慢腳步,放棄了比賽,此時只剩下一只青蛙還在默默地向上爬,而且越爬越有勁。
接近終點的塔頂了,那只青蛙用盡全力終于登上了塔頂。此時塔下群眾一片歡呼聲,歌頌這位青蛙英雄。
人們好奇地想知道這只青蛙是如何堅持下來的。于是對它進行專訪在,此時人們發(fā)現(xiàn):原來這只青蛙是個"聾子"!
管理故事哲理
切記,什么時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,永遠不要讓別人的悲觀情緒毀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。對于新晉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。以前的同事,成了自己的下屬。這種角色的轉換完成之前,尤其是過渡期,新工作難以開展,抱怨也逐漸增多,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懷疑自己根本不是當管理層的料兒。這時候,再加上身邊某些心懷不軌的人,在邊上私下談論、扇風點火,事情往往會朝壞的方向發(fā)展。所以,如果有人說你無法實現(xiàn)自己的夢想,那么不妨就"裝聾作啞"吧,于公于私都有好處。
閱讀更多管理故事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