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:全球營銷界最具影響力的大師、現代營銷之父菲利普·科特勒今日和靈思企業(yè)傳播機構總裁譚明共同啟動天階計劃,隨后,菲利普·科特勒將他的最新研究成果——《混沌時代的營銷管理》與到現場的企業(yè)界精英、行業(yè)領導共同分享并回答了記者的問題?!痘煦鐣r代的營銷管理》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應時而出,它指明了目前經濟發(fā)展轉向動蕩狀態(tài)的轉變過程,以及企業(yè)現在該如何應對的思路,對于企業(yè)領導而言,有著重要的理論支持和實踐上的啟發(fā)意義。以下為菲利普·科特勒對混沌時代該如何進行營銷管理的解析,以及與譚明及記者的對話。
菲利普·科特勒:這本書的名字是我們所創(chuàng)造出來的一個詞,它之所以被創(chuàng)造出來也是基于“混亂”之上創(chuàng)出“混沌”這個詞。我們要看一下,在混亂的時代我們的管理和營銷是什么,我這里所針對的并不是一般的常態(tài),我所針對的是,現在世界出現越來越多的振蕩,出現很多的干預,而且有事情快速發(fā)生。
之所以這樣原因有兩個:第一個是全球化。因為全球化使得各個國家、各個企業(yè)之間的關聯度增加。在美國如果出現什么事很快會波及到其他的國家。第二個是因為數字化的進程。無論好的消息還是壞的消息,我們傳播它的方式,使得這個流程加速。所以我建議,對于一個企業(yè)CEO根本不能夠睡覺,因為如果他們睡覺,在八個小時當中,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呢?有可能貨幣出現活動,有可能是對這個企業(yè)非常重要的人突然去世了,總是需要在CEO的門外有這樣一個人,來提醒他告訴出現什么樣的波動。舉個例子,有個公司的CEO不在的話,這個公司的決策就沒有人做出了。所以我強調我們一周七天,每日 24小時要非常的警覺。
這里我想對兩個詞做區(qū)別,第一個詞是蕭條或者衰退,第二個詞是動蕩。這兩個詞語是不同的含義,他們的模式不一樣。對于蕭條指的是業(yè)務不斷的下滑,銷售不斷的下滑,處到谷底又反彈,情況變得好一些??墒菍τ趧邮幓蛘呤钦袷巵碚f,它可能是不一樣的,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模式是不斷的抖動或者波動,有時候出現一些令人震撼的事,這種震撼有時候可能幅度比較小,但有時候幅度非常的高。所以我在這本書中要教給大家的是你們如何來學習,之后看一下如果出現動蕩或者出現不穩(wěn)定性、出現風險的時候,企業(yè)怎么來應對。
因此對于公司來說,你們要在保護自己應對巨大動蕩的時候,可以采取三個措施:第一,建立起你們的預警體系。第二,進行情景的規(guī)劃。第三,進行有靈活性的預算。
我們必須看一下對于預警這個體系,并不是說一個企業(yè)僅僅建立起你自己的業(yè)務的智能就可以,因為有的企業(yè)是從自己競爭對手或者是客戶,或者是分銷商那拿了他們的商業(yè)智能,然后覺得就可以了。其實我認為這樣的商業(yè)智能不是正式的功能,我覺得正式的預警體系指的是,我們對一些主要的領域應該進行緊密的觀測,比如說如果在這些領域出現動蕩的話,我們到時候不會覺得很震驚。舉個例子,對于生產電動車的電池的企業(yè)來說,它不僅可以提開出四五十英里不用充電的電池,還要緊密觀測中國、印度,他們要求可能要達到一百英里,對此不要感到驚奇。對于這樣的企業(yè)應該緊密的觀測,看有沒有其他的技術人員,突然有一個突破性的發(fā)明,能夠激活你的公司,你在哪都要有自己的耳目,不管前面、旁邊還是后面都不能被別人打倒,這也是為什么英特爾公司的CEO,他曾經寫過一本書,里面提到一個“偏執(zhí)狂”,指的是你現在成為偏執(zhí)狂,才能存活下去。
第二個方面是情景的規(guī)劃。僅僅有一個商業(yè)的規(guī)劃是不足夠的,因為很多的企業(yè)自己只有一種商業(yè)或者企業(yè)的規(guī)劃。大家其實對于未來并不太確定,我們必須做好準備來預測。未來有三個情況:一種是悲觀的,一種是正常的,一種是樂觀的。每一種不同的未來,我們都要做好準備如何去應對它。之后能夠作出一些規(guī)劃,看一下不管出現什么樣的未來,我們都能夠及時的作出反饋。
第三個方面是有靈活性預算的制作。之所以這樣說是指每個部門應該知道必須消減你的預算,消減哪部分。如果有更多的預算應該要求在哪些領域。比如出現蕭條的時候應該知道停止哪些預算,在時光好的時候應該要求更多的預算怎么去做。
這就是剛才所提到的這本書主要的信息。
《中國經營報》:請問譚總,您自己也在經營一家公司,您覺得這本書對于國內的企業(yè)來講,《混沌時代的管理和營銷》,就您個人感覺有哪些方面指導的價值和意義呢?
譚明:我跟你一樣,也是看的那本書去奠基的。因為這里講了很多的框架,當有了一個專業(yè)性框架的時候很多東西好處理。但是有一個弊端,越是框架性的東西越不好變化,像樓一樣,這個樓周邊都是柱子,柱子稍微一動,樓就會很麻煩。以前從知識結構的角度而言,包括我們公司也是不斷的搭結構和框架,讓框架盡可能合理穩(wěn)固。但是像菲利普·科特勒教授所講,如果只是搭結構,我們自己的建筑不動,但是無法適應外界的變化。
實際上最極致的做法外界環(huán)境變化的過程中,我們能有一種建筑或者結構也是能夠隨機應變的。所以從我的理解來講,混沌狀態(tài)下這本書教給我們一些東西。我們有一個比較好的身份,我們既可以在外面看企業(yè),也可以在內部看企業(yè),因為這是服務行業(yè)的特性決定的。當我們去看外面企業(yè)的時候,都是我們的客戶,他們在一線去競爭。我覺得在中國有個有趣的現象,它的管理系統(tǒng)建的越好的企業(yè),其實面對金融危機越麻煩,管理系統(tǒng)建的越不好的企業(yè)金融危機下反而沒有問題。過去的營銷觀點灌輸給企業(yè)的都是讓你的系統(tǒng)首先變得無比強壯,但是越強壯的系統(tǒng)越無法變化。
所以這本《混沌時代的管理和營銷》,我認為對中國的企業(yè)的基本性的觀念轉變是讓你的組織架構,包含其他的一些戰(zhàn)略,變得相對靈活性和快速反應。我們自己也是企業(yè),當初是因為什么情況下我們希望能夠請菲利普·科特勒先生給我們講學呢?我先見到了科特勒集團的中國區(qū)總裁,我們兩個也是在這個房間聊的。在聊的過程中,他對靈思的發(fā)展感興趣,那個時候我不知有這本書,我講了靈思會用什么樣的方式看待企業(yè)。我們的好多組織架構、系統(tǒng)是相對比較靈活的,讓各種機體在有彈性的狀況下運轉。他聽完之后說,希望我能看看《混沌時代的管理和營銷》這本書,因為咱們沒有理論基礎,所以憑著感覺做出來的東西跟《混沌時代的管理和營銷》的很多思想是吻合的。
我認為這本書所揭示的一些真相能夠給中國企業(yè),包含我們自己,很深刻的指導。我認為它是從根基的方面使得我們去運營的企業(yè)發(fā)生轉變,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動方法上的。所以有了這個初衷,我們希望把菲利普·科特勒請過來,不但給我們也給中國的企業(yè)界講講這本書里相應的內容。